[1-1] NFC說文解字


NFC是什麼?

我們還是從網路的中文Wiki看起:「近場通訊(英語: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又稱近距離無線通訊是一種短距離的高頻無線通訊技術,允許電子設備之間進行非接觸式點對點資料傳輸,在十公分(3.9英吋)內,交換資料。這個技術由免接觸式射頻識別(RFID)演變而來,由飛利浦共同研製開發,其基礎是RFID及互連技術。近場通訊是一種短距高頻的無線電技術,在13.56MHz頻率執行於20公分距離內。其傳輸速度有106 Kbit/秒、212 Kbit/秒或者424 Kbit/秒三種。目前近場通訊已通過成為ISO/IEC IS 18092國際標準、EMCA-340標準與ETSI TS 102 190標準。NFC採用主動和被動兩種讀取模式。」

在這段文字中,首先我們看到NFC是係出同源於RFID技術。而主導這個技術發展的事一個稱作NFC Forum的組織,這個組織是2004年由PHILIPS、SONY和NOKIA共同發起創立;這其中飛利浦和索尼的高頻RFID技術已經普遍用在公共交通運輸的票證系統(如台灣北捷的悠遊卡、日本西瓜卡SUICA、香港的八達通卡),而諾基亞是曾經叱吒手機市場的佼佼者。從這三家的合作,我們馬上可以聯想到,NFC大概是是一個可用智慧手機進行小額付款的技術。

再來,近場通訊是一個在很短距離內,允許NFC設備進行非接觸式點對點資料傳輸的技術。如果我形容這個行為,就像人與人之間『咬耳朵』般說悄悄話,大家就可以馬上明瞭『非接觸』、金流等級的『安全與保密』,正是NFC想要達到直覺與便利的關鍵。

至於RFID技術是什麼?

簡單的說是一種無線的感應識別技術,再加上像信用卡一樣記憶體,透過無線加密的方式來存取。也許有一種你早已運用自如的技術,每天支配你的行動、工作,甚至生活形態,而從未被你正視與真正了解過。你每天靠一個叫做『磁扣』(Keyfob)的電子鑰匙瑣片,出入社區大門、搭電梯到所住的樓層,然後才能回到家;在你的皮夾裡常會有張悠遊卡,用來搭捷運、公車,或到便利商店買早餐;工作到公司不能忘了識別證,因為感應上、下班打卡,進出機房的管制房門;偷閒來到星巴客喝杯咖啡,總要亮出隨行卡『逼』一下,付款還可以享有折扣......這些不管是作成像名片的塑膠卡片,還是串在鑰匙圈裏的磁扣,其實都是RFID的TAG,是一種有線圈天線與IC晶片的感應裝置,能夠在讀寫器特定頻率(13.56MHz)的電磁場內,感應產生電源送出唯一的識別碼,或接受讀寫器存取其內記憶體的資料。


到底 NFC和 RFID是否是同一件事?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NFC Forum考量了市場上的大咖,在相同頻段的前提下,整合了所有相關高頻的RFID技術規範,成為NFC Forum自己的標準與設備(包含讀寫器與標籤),當然以智慧型手機為主要的載具,符合以下三項的基本功能:


  1. 主動模式,NFC設備可作為一個讀寫器,可以主動發出電磁場去識別與讀/寫其他的NFC設備或標籤;
  2. 被動模式,NFC設備可以模擬成一個智慧卡,在其他設備的電磁場中被動響應來被讀/寫
  3. 雙向模式NFC設備雙方都主動發出電磁場來建立點對點的通信。


所以,總歸的來說:NFC整合高頻的RFID技術為主軸,延伸出短距離通訊的應用範疇。一種名之為“TAP"的新生活運動,隨著NFC手機的突出市場,將全面啓動一種新的生活形態。我們耐心地看下去。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