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再談:到底 NFC和 RFID是否是同一件事?


筆者自從離開半官方的研究機構,之後的職場生涯十多年來與RFID技術有著不解之緣。

如果先直接就字面上的意義,可以區別:RFID(Radio Frequecy IDendification)是一種無線射頻的識別技術,著重的是帶有唯一識別碼的電子標籤(Tag),作為識別衍生的應用,如:產品履歷識別、物流追蹤、票證門禁管理等。而 NFC雖然源自高頻段 (13.56MHz) 的 RFID技術的整合,是強調近場通訊,也就是說規範5公分以內的近接距離,裝置之間或裝置與標籤之間,彼此通訊與交換資訊的協定與格式。

筆者在接觸RFID的第一份工作,是用在動物身上的RFID身份識別的應用。利用如米粒大的生化玻璃管將Tag IC和天線棒包起來,可以植入動物體內。此種標籤是工作在所謂低頻頻段(125KHz~134KHz),目前普遍使用在寵物狗的名籍管理,或種豬、牛、羊畜牧管理的應用上;也被製成鴿子的腳環,作為賽鴿勝負的依據。早期RFID開始盛行時,主要還是用在門禁管制的應用上。當時正逢美商Honeywell的12年應用專利到期,所以原先被普遍使用的磁卡刷卡門禁,便汰換成先進的RFID技術。許久標榜高科技的公司,莫不以此為出入不同區域與員工識別結合的層級管制,來彰顯科技時尚的一種優越感。慢慢地,都會大眾捷運系統的票證金流管理,所需求安全的讀寫感應卡片的機制,讓高頻13.56MHz RFID IC逐漸在市場上展露頭角。都會百姓莫不人手一卡成為主流;然後高級社區門禁、電梯樓層的分層進出管制的導入;公司識別證、校園卡結合小額簽帳吃午、晚餐;儼然成為草偃風行無所不在(Ubiquitous)的一種應用。

當然,除了這些公眾與金流合體的應用大行其道外,RFID TAG應用在玩具中,作為物件的識別也有一段長久的歷史。從最早期星際大戰的發聲公仔辨識;智慧型洋娃娃與配件的互動;學齡幼兒學習性教玩具的導入;到日本當紅假面騎士變身系列玩具,都是著眼在ID識別來達到與玩者互動的多樣趣味。在這些林林總總的RFID應用中,感讀TAG的距離,永遠是不能被客戶滿足而需要妥協的,因為感讀(寫)器的設計相對是困難又比較昂貴的,很難做到輕、薄、短、小與電池電源管理,還帶有一個大而美的顯示器。加上各國不盡相同的電波法規範,無疑將使是這些近工業級RFID讀寫器的設計複雜性,不亞於當今的智慧型手機。但論起功能與計算能力就遠不及現在握在手掌間各式絢麗的手機了。

有趣的是NFC技術的推展也有一段5年以上的歷史,卻直到今年(2012)年因Google Android平台手機的全面支援,才展露出銳不可擋的氣勢。把RFID的讀寫器直接植入在智慧型行動平台的手機與掌上型平板電腦中,如同打通任督二脈,挾帶行動上網、雲端運算與豐富多樣Apps的協助下,在等待NFC金流付款機制廣泛建置完成前,率先使用TAG感應的商業與社群應用、同儕間快速交流訓息,與家用照明控制、電器產品的個性化設定,等等諸多開展的應用後勢可期。

正因為 NFC強調是近場(5公分間隔距離)的通訊技術,具有一定的資料安全與便利性。不需插拔連結線或繁複的設定,就可以達到快速度點對點通訊的目的;再加上 NFC使用的RF高頻頻段已是商業普遍使用多年的技術, NFC把這些或多或少有差異的通訊協定,全部整合在一起,可以讀取幾乎ISO 14443 & 15693這兩個協定內的 RFID TAG,也就是說可以選擇價格較有競爭性、隨手可得的TAG標籤或卡片來做應用。讓 NFC的智慧型手機的用途,除在通話溝通訊息之外, 無疑地如虎添翼更能無縫連結網際虛擬的雲端應用與實感的生活體驗

我們回顧一下,以前在談RFID技術專論或書本中,所的構築的應用美景,大都因為RFID讀寫器很難做到像手機這樣的功能,而仍停留在空想尚未能實現的階段。如今, NFC手機的竄紅將改變這一切,許多應用已付諸實現。

【早期】家電業者想利用電冰箱裝上平板電腦與RFID標籤,來管理儲藏食物的庫存與保鮮效期。其實這是有困難度的,也許直覺看RFID標籤貼在物品上並不是問題;重點是冰箱上的平板電腦要能上網,又要有附加有價值的功能:監控錄音、相片影音瀏覽等,無異是疊床架屋,不但嵌入系統的GUI設計難,實際效能與日後維護都是問題。【現在】具 NFC 標配的冰箱,只要有與 NFC 手機連結的功能,就能透過業者下載的專屬智慧冰箱 Apps,再使用特別設計的 NFC 標籤夾子或保鮮盒,便可以快速協同冰箱的微處理器來做個性化的管理。

【早期】一直以來,自主健康管理在老年化的社會日顯重要。原先利用 RFID 技術可以把量到的血糖記錄、體重BMI值、活動的卡洛里寫到個人的 RFID 卡片中。然後,透過讀卡機上傳至個人電腦內,再利用分析軟體,監控自身的健康狀況。但受限與 TAG 記憶體的容量,很難累積一段時間的記錄,或集多種資料於同一張卡片。再者讀卡機與PC端連線的紅外線設備已不再是標配了。【現在】姆指大體積小且薄、具 NFC 傳輸介面的記憶裝置如救世主般面市,整合其中的 NFC 體重計、血壓計、隨身活動記錄器紛紛出籠,不但可長期記錄,還可立刻與手機連結上傳資料,並啟動相關的Apps,善用手機圖形運算與網路儲存功效,讓保險業者樂於免費提供如活動記錄器來給自己的客戶,一同在雲端維護客戶的健康。

【早期】至家居賣場選購家俱與家飾品,他會給你一張清單和一隻筆,看中意的款式把貨號與選擇的項目填寫在單上。逛完好大一圈後,把清單交給收銀員Key單等待結帳。【現在】也許可以用上 NFC標籤,上面還可印上QR-Code。只要下載店家特製的購物車Apps,然後啟動 NFC功能,想要買什麼就TAP一下,還可以加選顏色、材質等。最後結帳時,再拿手機TAP一下收銀(POS)機,購物清單便可上傳進行最後的確認。當然,在Apps設計還可以夾帶最新商品訊息、組合優惠等推播(Push)式的廣宣與折價券。

留言

熱門文章